从师辗转五春秋 学成点滴谢恩师
2015-08-29 22:11: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从师辗转五春秋 学成点滴谢恩师
—-古易堂杨公风水堪舆人和网成立五周年献礼
(文:侯宝贵)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五度春秋不期而过,不知觉中银丝已布满了首顶,叹之数载短暂一刻,实乃辗转弹指一挥间。于今忆起2008年国庆首次参加师父湖南凤凰古易堂面授培训至今五年多。每每回想与师父的首期、次届的面授经历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由于本人戎马生涯,庚辰之岁御甲归田,弃戎从政,由于受军旅生涯的长期熏陶,于戎马卫疆,摸爬滚打,锤炼沙场,略领风骚,但于琴棋书画,泼墨文笔,纸页抒怀,吟诗作对……,实为一具门外汉。加之才疏学浅,本来不打算写这篇短文的,但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可执起笔来却又不知应从何着手?通过近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和情结折腾,最终还是挺直腰身,振作精神,即便是滥芋充数罢了!能将其全盘托出,或许于人、于事、于己、于心、于情、于怀,我会更加轻逸一些,愿其陋帖之现,能与全体同仁共勉,乃愚之大幸也!
一、道路曲折寻真谛 非谋富贵始追求
何以习术?应是打开网页帖面都想得知或应运提之原由,愚今斗胆概括略有三:一者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优秀古文化被禁锢,让其披上神秘面纱,如今时逢盛世,正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时光,使长期被禁锢的古文化得以释放,让华夏众子孙得以一睹古圣贤的风采,故而抱着尝试了解心态而习之;二者人生道路坎坷,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失衡,四处处于劣势危机,故为寻求真谛,欲求从中解脱,故而习之;三者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艺能施贫济富,并能将其推向市场获利……。忆起我前半生,事业上屡做屡败,总是不顺意,己自定为上述二类。原本作为人的一生,属童年应是人生最为美好的时段。可是,人间世事,往往事与愿违,可谓:人算不如天算。因人生的惨痛和折磨,家庭穷苦潦倒,父母遭受凌辱,资败、地位不景气等……,致使我这个成长在那夹深山皮沟的山娃子,在自幼小的心灵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和创伤,便不禁琢磨起本不属于该年龄段所操心的事,胡思乱想起来:难道是自家祖上风水影响之缘故?何故灾难全临于己,不关乎他人?自此,使一个未成年的我便悄悄地与风水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便默默酷爱和钟情于风水堪舆术。从此,以山川结伴,以草木为友,翻山越岭,穿梭沟壑,是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了。于是,就像一年级学生一般的开始着1+1=2的着手收集起民间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等一些零碎的学术和市面上的地摊风水书籍作为自为自学材料,欲从中找出和解开人生灾难深重的密码,但苦于无明师指点,虽然经过数十余个春秋和多少个不眠之夜的不懈努力与自学,始终无所起色与建树,根本不敢轻举妄想造福自我了。可是,古云:“祸不单行”。谓之“日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当行毕人生第一驿站,正谋划第二个美好憧憬时,一个不幸的意外降临了,使一个原本举步维艰、遭受人生百般摧残的我,犹如泰山压顶式将我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一个现实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将我折腾的死去活来,使对人生寄予期望值极高的我再次陷入低潮,而无不感到悲伤、沮丧和妥协。因此,并非为追求什么富贵而行此道。
二、缘分携线千里外 奔湘赴凤寻师路
在我极度悲伤的情景下,黑暗、泪水不知伴随着我走了不少弯路,费了不少资财,当于走投无路之时,戊子岁孟夏时节,炎热的盛夏,闷得我百般无聊和无法消遣,一天在电脑上翻开关于“风水”的网页浏览时,一页显耀夺目的“杨公风水堪舆人和网>>风水|杨公|风水网|堪舆|人和|堪舆人和|天地|天地人和”占据了我浏览网页的整个眼帘,打开一看,上面有“风水专业论坛”,其中有一帖:是师父于2008年初春,在距离我不远的邻县为东家入葬先人的实例,题为:“出将帅之职的大地(云南寻龙点穴入葬之五:实际操作)”,一帖的案例深深地吸引注,因此地距我不远,上面还标注师父—-吴建华先望的联系电话号码,这时在我的眼前似乎重现了光明,便禁制不住自己的情怀,壮着胆子提起话机,按其联系方式迅速拨通了对方(吴建华老师)电话,询问是否“吴建华老师?” 答道:“正是”,经过一番的侃谈后,对师父的学术有了大致的了解,且《杨公风水•堪舆人和网》开办的时间亦不长。从此以后,除下乡工作外,凡在办公室的每天均不间断的有意或无意的都要进行一番浏览,才正式进入上班正题。08年国庆期间,杨公风水堪舆人和网第一期面授班开始,临时我犹豫不决了,因类似的开班面授我曾经在某地参加过,学回后腹中空,脑海里一片茫然。当即又给吴老师去了一个电话,老师答道:“不论你对我的风水学术持什么态度?是真是假?功夫如何?都没关系,你的学费我免了,你只要凑足路费、盘缠,前来参加我的开班面授活动就是了。”但始终是有一种神情未定、忐忑不安的心情,最后在老师的激励下,鼓足信心,下定了决心,抱着去试听一下的心情,启程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南凤凰参加了《杨公风水堪舆人和网》首届的面授班,经两天一夜的颠簸跋涉,因人地两生,一边前行、一边电话或短信向师父询问行程路线,抵达凤凰后,国庆节的“凤凰”正是该地区的金秋时节,田野四处稻菽金黄灿烂,且闻名于世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美丽富饶的凤凰,深深地吸引着我,到达后见到师父在忙里忙外,时而接待报到,时而指挥未达学员的行程路线,报到时师父给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为人诚实,使一颗悬念的心顿时踏实下来。抵达后已经有部分前来参加面授培训的学友先报到了,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其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吉林、山东、河南、广西、江西等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10几名男女学员已先前到达,在该期面授培训中唯我是以易友的身份参加,所幸的是:虽是易友但未被师父区别对待、冷落和遭到师兄弟们的排挤!该期面授课目:主要以走山寻龙、定水口等实践操作为主,无其他深层次的理论。教学方法:昼走山实践,晚总结点评。通过四天的走山实践,使我对己自学的、朦胧的认识,较之前相比完全是两码之事,彻底地纠正了自己原先在寻龙、点穴、定水口上的操作,否定之前认为是真龙穴的错误做法,令我在风水学术上得到了一次革面性的洗礼。
三、师之德艺彰慧眼 帷幄千里定龙穴
从师习艺五个春秋不期而过,能获取多少知识养分,于己最心知肚明。记得当初2008年所幸能投拜于吴师父门下,除09年国庆因公务在身,未能如期参加外,余均每年(次)愚从不漏的到场,记得每次参加培训中,师父都在众弟子、学员面前不断地反复地重复着这么几句话:“学习风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你们得必须先打好基础,万万不能急,我宁可为你们寻找和扦葬龙穴,不愿终身带徒弟”。自此,对于研习风水堪舆忙于“学以自救”的我,更是如饥似渴,迫不及待了,急于求成,听了师父一席话,何日方能学有所成?何时才能实现自救之夙愿?何时才能逃离苦海?这一连串的问题将我难住了,除非师父故弄玄虚?在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上,耐着性子默默的自我进行着,采取“边学习书本知识、边走山寻龙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如今五载过去,独自效仿和练习着与师父走山实践的“寻龙点穴”, 壬辰仲夏的一天,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情激了,趁于酒胆直向师父乞求,而师父却镇静自若,语重心长地向我耐心道:你距某江河多远?应于何处觅地……?于是,便暗自思索着为何已设身处地,而师父从未亲身予临,远于千百里外,怎么能知道何处、何地有龙穴呢?除非师父是神人不成?事不多日,我便按师父指引的线道驱车前行了,当我行至一地疑是穴结之处,便用相机拍摄好,征求师父意见,不料多地龙穴竟有80%以上的被否决,使我灰心丧气,消极至极,一时竟沉在苦闷的思索之中。疑是师父有意故弄玄虚,秘以自用,不予传授或只授其中部分,这当我一愁莫展之时,师父以温和的语句问道:“带你走了那么多的地方,你都学不到一点点穴方面的知识吗?”。虽然,语气温和,却因自己无所成就,竟犹如晴天霹雳,为何己此般笨拙?至此,为准确定位恨不得将师父请来踏勘,可师父曾言:天下龙穴之多,我怎能四处遍及?在这其间我曾闷心自问:难道自己真没有习堪舆之艺的天赋吗?一番自责、自卑、自问,终于得出了结果了,故才觉悟到师父的忠恳良言,习风水堪舆者,确实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道理,才悟出师父的用心良苦,师父是恨铁不成钢。一天我将图片上传于师父,师父观罢片刻,我敢断言:该龙穴地是骑龙穴,穴位上应有某种迹象,且还用色彩圈画穴点,过后我再次返回复勘,果然,因图片与实地的差异,在树木茂密,杂草丛生的情况下,千里之外竟标示到穴位于尺咫之间,穴果似师父所点,有何土表迹象等等全符合,似乎亲身临地所睹,可见师父的功力,无不令我赞叹!师父说:“你终于找到大地了、贺喜了!”。在师父的一番夸奖下,我确实因为自己能找到龙穴,更让我钦佩的是:师之德艺和慧眼金晴,能于帷幄之下定穴千里。俗话说得好:心急不能吃热豆腐。只因习艺自救心切,急功近利,欲以一锄掘井。故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以习之,这是于己功夫到位,这是自己的努力和投入不够,不会灵活运用和掌握,不会举一反三,而是生搬硬套,常执拘于死法,揭穿了都是本本主义、拿来主义再作怪。因此,到头来仍是:筛子打水一场空,只能在变化无穷的山峦体态自我折服,天下山峦、龙穴雷同何处有?未有将己与山峦融入一体,不断进取,认识到实践,实践再认识,记得2010年的国庆教学活动中,师父一言:“要将自已比作龙,龙就是我,我就是龙”的道理。因此,风水堪舆学科,亦同别科一样,是有着其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学习是认识山峦的基础,能寻龙点穴是学识的升华。唯有勤于思考、不辞劳苦、善于实践之人可识之。
四、勤于实践攀高峰 不辞辛劳步龙迹
俗话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投师于古易堂吴建华先生门下后,得到了师父风水堪舆术上抛砖引玉的正规教育,风水之术,无不外乎阴阳二宅,特别是于阴基上,特注重于的峦头,天下峦头形势,各形于色,平原山地,山川纵横,土石伴生。如何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我想这是每个易学爱好者共同交织点和所期望的,我最大的收获是:师父之教,乃为“抛砖引玉”,如何将理论贯彻于实际,此则来源于对峦头砂法的行停、顺逆、迎送、反背的实践了,如山俊人秀,山反人逆,山走人离之类,故此经验则源于个人实践的多与寡,要毫不夸张地将己融于山川自然中去,而今在师父的教育指引下,我在本地周边邻里地区、州、县,方圆4— 5000平方公里乡镇的土地上巡回驰骋的奔走,跋山涉水,其之艰辛,唯有亲身经历者,方能有所感受,虽曾被多少汗流夹背,但每当觅得一、二个龙真穴的,内心之欣慰才是无可比拟的。真可谓:没有投入,哪有产出?于今敢于向世人坦诚布公,已经学到一点滴点龙穴之功了,可这一切的成果取得,应归公于师父的辛勤耕耘。
抒叙至此,特怀着对师父的德艺全能的钦佩、慷慨,被师父的慧眼金晴所征服和感染,近日来,除了正常上下班之外,凡有空隙时间,均外出去寻龙察穴,按照从师父处所学到的学术,昨天(6月7日)又找到了一处自己认为的“速发之地”。但是,是否为速发之地?正如师父所说的:“你是寻龙点穴之人,你得详细分析呀”。在此,我谨向华夏的同道和全体师兄弟们道一声:我当初的择师观点、对师父信任是正确的,如今能求拜得明师了,是我终身无比的荣幸!我要将缘分视为双目,珍惜呵护到永远、永远……。我深知今后路程更遥远、更长,其将永远激励和伴随着我,这才是基础起步的开端,尊师重学,端正态度,持之以恒,积极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人生、学术的每一步。
在此,请允许我以一句最扑实的话忠告广大的同仁、同好:学习风水堪舆术:务必要礼拜明师,一腿要勤:勤走山、勤实践、勤练习,切忌闭门造车或纸上谈兵;二目光要敏锐:多观察、多训练、多学习,总结提高;三心要静:多思想,多分析、多效仿,再大挫折,持之以恒;四德行要正:强修养、多积德、扬正气,凡事自问良心是否应允?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提高,为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古文化,为构建美好和谐的明贡献一份力量,让华夏这颗古文化璀璨明珠在世界的东方闪烁其耀眼的光芒。